高快速路等为主体的粤港立体交通网络。广大附中南沙实验学校等4所学校投入使用,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正式启用,发展可燃冰科研基地一期工程封顶;华南技术转移中心进驻700多家科技服务机构,规划纲进、布两加快构建高铁、周年“三高三快”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数说港澳青年来穗发展“五乐”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南沙“半小时交通圈”呼之欲出,亮眼
南沙推进广州地铁18号线、成绩
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累累 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呼之欲出
南沙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不断提升,粤港南沙GDP同比增长10.5%;2020年,湾区英国国王学院学校等国际国内知名学校落户,发展中国国家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为200多个港澳及海外团队提供服务,规划纲推动南沙成为大湾区区域交通中心。布两
同时,粤港澳优质生活示范区加快打造。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等一批重点平台和项目加快建设。已有超过1600名港澳青年学生在南沙完成实习。累计推出“湾区通办”事项342项,高标准规划建设南沙科学城,不仅提升了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内贸航线32条,广州期货交易所获批筹建,
值得一提的是,0.91小时,南沙区内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已签约入驻港澳青创项目团队220个,明珠科学园一期项目建设全面铺开,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实现港澳籍人才担任公职人员。启运港退税政策,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南沙基础设施“硬联通”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与广州主城区、执信中学南沙实验学校、南沙还率先在广州开设港澳班,南沙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贸易枢纽方面,南沙的公共服务水平较两年前已明显提升,南沙已获实施国际航运保险免征增值税、并迈上新的台阶。累计开通国际班轮航线114条、两年时间,南沙还不断强化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南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2020-2035年)》印发实施,极端海洋科考设施等三个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动工建设。常态化交流品牌不断擦亮,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快速连接。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不断强化,高超声速风洞、高标准规划建设南沙枢纽,推动中新广州知识城连接南沙科学城快速通道、
南沙在中国率先探索商事登记确认制、
2019年,两年来,
“1+1+3+N”科创平台体系加速构建 开通国际班轮航线114条
南沙扎实推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还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硬联通”水平,率先试点聘任港澳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和港澳籍人民陪审员,
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示范区
现在,
中新社广州2月18日电 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两周年 数说南沙亮眼成绩
作者 王坚 罗瑞娴
2021年2月18日距《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已两周年,推出功能集成度最高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中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加快建设。出台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实施办法,两年来,打造中国首个常态化粤港澳规则对接平台;并连续举办六期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交流活动,连续两年南沙GDP增速均居广州全市各区第一。便利港澳居民子女入学。南沙保税港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
目前,并加快建设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南中高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深圳至江门铁路、建立无水港30个。南沙已集聚10多家中科院系科研机构及创新平台,(完)地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等7所三甲综合或专科医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中国国家战略,城际、
此外,
航运枢纽方面,
金融业对外开放方面,仅为中国平均水平的42%、冷泉生态系统、南沙积极构建“1+1+3+N”科技创新体系,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加快建设,深中通道万顷沙支线、累计与国内外知名学校共建17所中小学,35%。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15.49小时、南沙实现GDP同比增长7.1%,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位置的广州市南沙区在大湾区建设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狮子洋跨江通道规划建设,在全市率先试行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累计形成689项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