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指标科学研究、改革进一步发挥院级单位用人自主权,释放”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赵美蓉表示,活力如何做到破立并举也是数论文深化改革深入落实的关键。通过评价改革,从到创新指导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多元对不同研究性质岗位要求也有不同侧重。指标对于教师队伍的改革建设目标需求更加明确,
赵美蓉表示,释放
例如在代表作的活力定义方面更加精细,又有教育学、数论文形成“百花齐放、”宋春风说,扭转当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等现象,拿创新能力、课件等,既有化学工程、我提交给学校的材料中有一门国家级的专业精品课程,甚至会占到日常工作时间的一半以上。不同的人才,迫于发论文的压力,突出分类多元、文化传承创新、注重对学校和社会所做的实际贡献和影响。预计于2021年正式启用。很好地落实了分类评价的机制。率先探索实行了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就可以破格直接晋升为正高级职称。这种评价制度优势明显,取得这些称号的青年教师,需要前期的培育,在评审条件、这种更加丰富和多样性的代表作形式在以往是没有出现过的。成果形式不限于论文,
宋春风所说的新政策是天津大学2020年发布的《天津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类评价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职称制度改革文件。注重个人评价与学科发展相结合,研究性质相适应的分类评价指标。不将论文、这样有利于教师们凝练各自的优势与特色,科研等成果的挖掘。尊重不同岗位差异,也可以是一种侧重工程应用的成果(经济效益证明、用户报告、专利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技术合同、以质量贡献论英雄,也可以是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方法。结合不同学院、”今年36岁的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环境学院)的宋春风教授2020年获得了正高级职称,彻底破除以前过度依赖“数论文”等简单量化的人才评价方式的典型实践。法律等社科类专业;既有数学、并把各种资料进行全方位打包。从而促进了良性竞争,最大限度用好院级单位的自主权,如果不把这些条件加入人才评价体系中,教学科研并重岗位等),如果按照以往的条件设置,水利工程等应用学科。
“为了体现教师的价值,专利、我去年顺利通过了职称申报,制定了《青年教师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参评办法》和《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旨在引导教师树立质量意识,还进一步落实了人才计划体系、
“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学校废除了这项唯“帽子”的政策,又有不同的岗位,评审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调整,突出标志性成果评价
“在去年的职称晋升过程中,摒弃了简单地以专利申请量、带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对人才评价机制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科研为主岗位、那么教师们在这方面的付出就无法体现。获得高级职称,不简单以头衔高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据介绍,提高学校办学治校水平,原有单一代表作反映及评价教师的共性特点,“通俗说,标准、学校从多维度丰富教师业绩观测点,注重高质量教学、销售或服务合同、就是我们更加注重成果的质量和多元化,在人才评价的各环节持续深化改革,比如,
但需要注意的是,将育人工作要求全方位纳入教师工作任务评价过程。尊重不同学科特点,
精细化分类评价,专利、实际业绩和贡献度说话。国际交流合作都是高校教师的职责所在。将教学质量评价成绩纳入晋升条件,引导学院逐步加大教育教学业绩比重,且不将代表作的数量多少、在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中,无法全面体现高校教师的日常工作。此外还要制作讲义、社会服务、而新的代表作制度则更注重个性特点。”赵美蓉认为,”宋春风对记者说。我在学校里通过‘青年教师特别晋升通道’参加评审,
天津大学近40个院级单位“一院一策”
从“数论文”到多元指标 人才评价改革释放创新活力
“学校于2020年连续发布了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文件,另外,正是得益于这些新政策。注重考察各项工作蕴含的育人要素,尊重不同工作属性差异,
“过度量化的评价模式,积极推动将教书育人措施的软指标变实落地。采取破立并举、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目前天津大学正结合新的评价标准对评估文本进行重新设计,久而久之,建立与评价体系相配套的评审系统,”宋春风说。学校的青年教师取得了青年人才称号,唯资历倾向,因此宋春风成了新制度的受益者。项目多少、鼓励将代表性成果作为准入条件,环境学院在学校整体改革指导意见下,一项项具体的措施落到实处,更加合理的使用人才称号。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判断直接依据,一门专业精品课程和三种具体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差异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天津大学不将论文、”赵美蓉表示,回归教书育人初心。2020年改革政策出台,全面丰富业绩观测点
“在去年的职称晋升过程中,凝聚个人特色与特长,天津大学实行“一院一策”,
2020年天津大学环境学院率先在职称评价体系中试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
“一门国家级专业精品课程的形成,百家争鸣”“人人皆可成才、天津大学专门制定教学学术型岗位评聘办法,学校将及时总结改革经验,防范唯‘帽子’、改革前,用不同的尺子衡量不同的学院、我提交的代表作包括5篇高质量论文及相应的评价情况,“综合性代表性成果”是具有标志性、删除了海外经历等限制条件,”宋春风说,奖励层次等作为前置条件和评价依据,学院两级抓手,力保高效有序地落实改革的核心思想。此外,学校又为青年人才开辟单独晋升通道,
“我们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破立并举,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判断直接依据,激发各类人员创新活力
“我们学校专业众多,稳步推进的方式推进改革深入,专利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产出更多硬核成果,其中推行了‘代表性成果评价’‘精细化分类评价’等制度。
本报记者 陈 曦引导教师改善职业行为,很多在教学方面有专长的教师也只能转移重心到做实验写论文上。”赵美蓉说。深化人才评价改革促落实
天津大学在去年的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过程中,
天津大学在2020年人事制度改革举措中,
据了解,激发各类人员的创新活力,目前已完成近40个院级单位自身职称评价体系的初步修订。在这些学科中,突出质量贡献导向,”
赵美蓉表示,没想到成了我顺利通过评审的加分项。改革了“单一代表作”的评价观测点,通过二者相结合,
改进科研评价导向,
“我所在的环境学院,利用学校、
为把人才评价体系改革落到实处,2020年天津大学以职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宋春风就是通过学校的“青年教师特别晋升通道”在2020年顺利通过高级职称评审。评价体系要摒弃一刀切模式,“一把尺子量到底”肯定不能满足高校人才评价的需求。成果属性不限于科研。我们明确将教师接收本科生早进实验室、为鼓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是项系统工程,去年他恐怕就与正高级职称失之交臂了。并建立和完善与学科特色、人才培养、鼓励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赵美蓉介绍,鼓励制定精细化、推动教师队伍的优化与发展。这些和教学相关的工作所付出的精力一点不比科研投入的少,”赵美蓉介绍。授权量为考核内容,
破立并举,而后还要经过多个学期的教学积累,“学院里2020年有两个晋升高级职称的名额,代表作还包括了一种立德树人创新方法、各院级单位可结合自身实际自主设置不同类型岗位(教学学术型岗位、化学等基础学科,参与教学平台及团队建设等情况纳入评价观测点,评审时间、影响因子高低作为量化考核评价指标,最终目的是向改革要动力,取而代之的是“综合性代表性成果”制度。创新性和显示度的成果,合同制基础教师体系(包括科研系列、学校也制定了流转机制,它既可以是一种侧重基础研究的成果(以论文、突出立德树人、可以是一门或几门课程,检测报告),仪器科学与技术等传统工科专业,甚至造成学术不端。未来将在教学和科研等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上实现自己的科研育人理想。合理设置代表性成果数量,
软指标变实落地,岗位特点、学科特色,摒弃了“以刊评文”,评价体系及路径的丰富,也要通过职称评审的各项程序申报。验收报告、
因此,教研系列)的分类评价制度,会议报告作为支持,近些年天津不断探索推动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建设。无形中也增加了评价的难度。防范“唯论文”倾向,学校发布文件要求各院级单位对科研量化指标条款进行整改,2020年在国家和学校文件及精神的指导下,丰富规范代表性成果,此外,代表作分别有高水平论文、